【影片】淋漓淋浪 | 藝術的操練、治療和力量

淋漓淋浪是香港本土的藝術家,他們的畫作給人帶來很大的震撼和反思。二人也心繫社會,希望透過藝術體現香港社會真實的一面。

若每個人內在都有這份對美的執著,把畫好一幅畫的道理應用於改善生活,社會也許會變得不一樣。
— 淋漓淋浪

記者:King Kenny

影片攝影師:Just.Production

影片編輯:Tim

照片:Just.Production

編輯:ABoyNamedFlora, Fuigei, Zucchhi, Flore Herbe

製作:Onehungrycoconut, JM

一幅畫作的誕生

對我們來說,充滿本土特色的茶餐廳是靈感的搖籃。我們會在紙巾上畫畫草稿,從而開始構思和創作。事實上,畫風能反映我們真實的一面,從畫中所用的色彩和線條,多少已能反映畫家是直覺型還是理性型。例如淋漓的風格較多色彩和有質感,著重愛與希望﹔淋浪則較喜歡深沉的顏色、潤滑的線條,著墨於公義與批判。雖然偶然會因此爭吵,但我們很享受這個過程,在磨合中我們更了解對方,彼此風格亦越來越似,也有互補的作用。我們常說笑,在畫畫的過程也能實踐民主,彼此互相溝通,互相聆聽,求同存異。

我們其中一個作品《拉鍊人》的靈感來自2011年佛山兩歲女童小悅悅被途人見死不救的不幸遭遇。我們在討論過後的共識是淋浪畫途人,淋漓畫救人的拾荒婆婆。至於中間的拉鍊我們有不同的理解,淋浪的角度是比喻制度撕裂,淋漓則看為愛的瘉合。所以同一幅畫,不同人可有不同的解讀,也豐富和完滿了整個故事。

畫作的風格

早期我們的藝術創作頗受中世紀藝術風格影響。中世紀是個宗教狂熱的年代,藝術創作並不為娛樂或尋求滿足,而是作為一種自我修練的過程,透過藝術反映內在靈魂的狀態,呈現人生命的邊緣狀態和對末世的想像。記得我們仍在法國讀書時經常逛羅浮宮,底層有很多中世紀藝術展品如聖像畫,那些畫作帶給我們莊嚴的感覺,每次觀賞都會肅然起敬。

後來我們從法國回來後遇到經濟困難,而且做藝術並不是容易「搵到食」的工作,加上香港有「地產霸權」,我們以前居於西環的社區就有很多拾紙皮的婆婆。眼見我們所身處的社區變化和基層生活的艱苦,起初我們會問「為什麼」,慢慢我們開始行多一步探討民生議題,繼而深入研究社會政治。

雖然之前我們曾畫過有關六四的作品,但說到底那不算是親身經歷的體驗,而且也不算是很本土的議題。我們最大的覺醒是來自十年前的反高鐵運動[*1],有一次(又)在茶餐廳看到電視直播示威現場,我們按捺不住快快食完衝往立法會,這是我們親身參與社會抗爭的初體驗,也是我們創作上的轉捩點,自此我們的畫作更關注本土的社會議題。

香港當藝術家的堅持 

在香港做藝術給人的第一印象是:「乞衣」,要有捱窮的決心。身邊朋友曾擔心我們的生計,但我們一直有個信念:對職業要有熱誠,工作才能長久,所以我們從來無想過要放棄藝術。另一個體會是「孤獨」,投身藝術的人本來就少,更別說有多少人了解做藝術是怎樣一回事。同時兼顧教畫和創作的這種生活模式很消磨意志,又需要高度自律,我們就是抱住「只要無餓死,就一直做下去」的決心堅持著。

我們很感激這個世界有藝術接納我們,不是我們揀選了藝術,而是藝術收留了我們。藝術包含了創意、感情、思考,是一份純粹和自由,這些都是我們追求的價值觀。藝術除了給我們很大的滿足感,我們亦深信藝術的價值和影響力是永恆的,畫作引起的共鳴可以超越時空。雖然現實不能改變,但我們仍可透過畫畫把情感記錄下來,誠實面對自己的內在,創作過程中也能帶來一份祝福和療瘉的作用。

有一次在法國展覽時,我們遇到一個不認識的朋友,他走過來說﹕「我看過你幅畫後,決定明天去自首」。原來他之前曾經偷竊,但一直逃避刑責,掙扎著應不應該自首。那幅畫其實只畫了耶穌出世和瑪利亞祈禱,但他看過後有了自首的念頭。那次相遇之後,我們再沒有見過這位朋友,到底有沒有自首或被判監也不得而知。我們只是單純以初心畫畫,從沒想過最後會達到甚麼效果或迴響。但當你願意把內心感受毫無保留地呈現在畫作裡,觀賞者會感受到那份共鳴。

今年某個年宵市場上有擺賣了我們一些有關社會議題的畫作,後來我們得知有人不惜排長龍只是為了買我們的明信片,這對身為創作者的我們也是一個醒覺:原來人的確需要精神寄託,在自我治療時也是在替別人療傷。這個發現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震撼,原來簡單一幅畫放在家裡,讓你想起同路人的支持是多麼的重要!這就是藝術作為人類共同語言的力量。

藝術教育 

對我們來說教畫也是溝通的學習,除了與學生分享我們感興趣的主題,也希望同學能從畫畫找到自己。我們的畫班可分為基礎技巧和進深創作班兩類,學生從4歲到60多歲都有,我們也有教自閉症兒童和更新青少年,有基層的學生也有家境較富裕的學生。除了在室內畫畫,我們亦會安排不同戶外活動(感覺就像做社工),例如帶學生一起去橋底派飯、去看看劏房、一起幫婆婆推紙皮車,也會邀請不同嘉賓如失明人士和戰地記者來分享他們的故事,以這些不同的體驗作為資料搜集,然後才開始進入創作主題。透過親身接觸和體驗,希望能讓學生具體了解「貧窮」等抽象的概念,繼而在畫作裡整理反思。

創作者若是對畫中事物沒有認知沒有感受,怎樣畫也是美中不足。所以我們希望同學對所畫的事物能有親身體會,作品才能承載感受,才會有溫度。

曾經有個富家子弟被父母送來跟我們學畫畫,每次外出活動他都會嚷著要去買東西。後來我們跟他有個協議,如果在餘下的課堂他能忍住不買,我們就會給他送一份禮物。最後這位同學仔信守諾言,我們就送他一個錢罌,外面貼了一張他探訪劏房伯伯的合照,鼓勵他完成這個課程後戒掉「購物狂」陋習。 又有一次我們去探訪輪椅人士,有個傷健姐姐分享自己的經歷,當她提到義肢時在場的同學都聽不明白是甚麼,於是姐姐便給同學們展示自己的義肢。有同學想起自己在學校被欺凌的經歷,受傷健姐姐的堅強打動而立志做社工。對我們來說,同學的參與和回應是莫大的鼓勵。

我真係好__鐘意香港

以前我們不太鐘意香港,覺得這裡的人很勢利、自私。但這個想法自去年起完全改觀了,新一代香港人的「靚」催生了《千手人》油畫作品,表達出香港人基於同一信念,「和勇合一」和「不分化」的精神。畫中人的站立姿勢參考自李小龍,兩手拿著水樽表達「如水」之意和模仿雙截棍的模樣。畫中還有其他有代表性的物品如頭盔、雨傘等,還有國際報紙和蒸魚碟,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卻帶有溫柔、非凡的力量(也反映我們關注的東西)。另一個沒太多人留意到的是螞蟻,在我們的畫作時有出現。螞蟻給人脆弱的印象,一下子就能整死。但螞蟻超越肉體的精神力量卻可以很巨大,能抬起比自己重千倍的東西。而且非常團結,遇到火災時會與彼此造成蟻波保護大家,正正反映著香港人的特質。

我們做藝術的堅持和香港人的堅持其實沒有兩樣,需要專注和持久。 這種美的追求不是純粹自娛,而是對何謂「靚」有所要求。若每個人內在都有這份對美的執著,把畫好一幅畫的道理應用於改善生活,社會也許會變得不一樣。 即使大家有甚麼分歧異議,手做著不同的事,但彼此均是來自同一個身體,希望香港人能延續「和勇不分」的精神,在患難中保持團結,這就是我們的寄望。

我係淋漓,我係淋浪,我地係香港人。

支持我們

支持並贊助我們的採訪工作

很多人都未必知道,雖然We Are HKers人才濟濟,但我們其實也只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型義工團體,並沒依賴外界的資助或借貸來營運。今天你在此看到的一切都是由一眾鍵盤戰士在幕後犧牲種種機會、時間、飲食和睡眠而換來的心血結晶,目的都是讓世界聽見香港人的心聲,並將我們的獨有文化傳承下去。 但在營運平台的同時,我們一直都遇到不少挑戰:小至尋找合適的錄影器材、為國際團隊選購遙距工作的所需軟件,大至在上班時間秘密工作時免遭發現和「炒魷」,以及確保平台持續運作和資料存取安全。 請大家支持我們,讓我們繼續紀錄世界各地的港人故事,保存我們的文化和遺產。即使是£1的贊助,對我們的意義也十分重大。我們在此衷心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鼓勵,一切盡在不言中。

**請注意:你對We Are HKers Ltd. 的支持並非用作慈善捐款,而是給獨立媒體的贊助。如對贊助We Are HKers有任何查詢,歡迎在此聯絡我們



[*1] 2009年12月,香港政府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提交造價達669億港元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撥款申請。2010年1月初,立法會強行通過669億高鐵撥款,反高鐵停撥款大聯盟在通過前連日在立法會外集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