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影片】Calif Chong | 電影從業員 - 全民記錄,捕捉香港精神

Calif Chong是名電影從業員,現居英國,曾任TVB編劇和香港電台紀錄片製作。幾年前開始在歐洲留學、於電影圈發展,尋找新的方法講述香港故事。

我們怎樣才可以為深愛的城市留下記錄,讓人認識香港的歷史和香港人的身份,用影像和聲音捕捉香港精神? 除了抗爭,我們還可以講什麼?
— Calif Chong

記者:Mehporpor

影片編輯:Silver Wolf

照片:由受訪者提供

[此文亦於《蘋果日報》英文版刊登。]

我很念舊。在我心目中,香港最令人著迷的畫面是佈滿霓虹燈招牌的街道,最美的人是上一代的香港老師傅:我喜歡看他們做豆腐、裁剪衣服、製作招牌……將一生奉獻給一門手藝。

Calif曾參與製作李小龍紀錄片《30 for 30:像水一樣》

Calif曾參與製作李小龍紀錄片《30 for 30:像水一樣》

電影行業也如是:上一代的剪接師,幾十萬尺的菲林從天花板倒吊下來,一格一格細看。香港的黃金年代造就了港產片的傳奇:從60年代工業起飛開始,在二三十年間,香港由水都不夠的地方,蛻變成為東方荷里活、文化產業旺盛的甘泉。去年,我參與了一套關於李小龍的紀錄片剪接工作。李小龍在充滿歧視的美國努力開拓一片天地,成為跨種族、跨文化、跨地域的傳奇人物。對我來說,李小龍的故事就是上一輩香港人的故事。

那是一個我未曾經歷的年代。 現在的香港已經大不如前,去年更發生反送中運動。我每天上班看著《歡樂今宵》片段,下班看著滿是催淚彈的香港街道,百感交集,心想,為什麼香港可以在一百天內倒退這麼多?跟我共事的英國人,甚至將李小龍的死比喻為香港的死。對於過去我總顧盼流連,看著美好的香港逐漸消逝,我心裡開始焦急。我們怎樣才可以為深愛的城市留下記錄,讓人認識香港的歷史和香港人的身份,用影像和聲音捕捉香港精神? 除了抗爭,我們還可以講什麼?

如果要我形容香港精神,我第一時間想起的是一句廣告用語「有創意、我鍾意」;這六個字詮釋了香港人充滿創意、善於靈活變通的特質。 第二是「真功夫」。正所謂「駛出真功夫,方為大師傅」。在我眼中,香港人做事不求捷徑、不走後門、不收買人,每件事情都是真材實料。第三是「百花齊放」。香港是一個海納百川的城市,我們有來自不同地方的人,多元文化並存不悖。 我認為我們需要在文化保育方面更加努力,傳承這份精神。我很喜歡Lindsay Varty的《夕陽餘暉》,她用文字和照片記錄香港正在消失的工藝。

但作為一個電影人,我更希望用動態影像把城市的每個角落、每張面孔保存下來,讓世界上的觀眾看見和聽見,不只是記錄示威遊行,也記錄我們日常的生活。最近,我透過視像訪問電影老前輩張耀宗師傅,一生剪接200多部電影,他本人就是一部活的歷史。

我們經常說希望連結國際。如果我們想世界關注我們、研究我們,就不能單方面從社會運動或政治角度入手,只是讓人知道我們正在抗爭,我們很可憐。要讓香港的故事衝出國際,我們需要寫「人的故事」(human stories),像生老病死、悲歡離合,也需要有娛樂性。外國觀眾對香港的印象可能流於籠屋、迫狹的高樓大廈,或者成龍、打功夫等,但我們需要衝破這些單調的印象,不能只重彈「獅子山精神」的老調,正如日本電影不會只講動漫,韓國電影也不會只講k-pop。香港也有青山綠水,有農田有市集,也有頂尖的科技和發明。我們要找到有趣的角度,讓觀眾發現這個城市還有更多。

沒錯,我們現在正經歷很多傷痛,所以我們會講傷痛的故事。 就如曾經在內地出現的傷痕文學,刻畫了時代的血淚。藝術是我們的情緒、苦難、哲學思想和政治意識的載體。我期望電影人(包括自己)可以超越消極的情緒,將一些意識流、社會意識和人物心態放進作品中,不只是描繪政治抗爭的壯烈,而是用不同類型的手法,例如生活小品、懸疑劇,甚或喜劇去承載這些主題,讓人有更多幻想的空間。

我很天真,我很相信電影的力量,即使在現實世界我們做不到什麼,但在電影的平行時空中,我們仍然可以百花齊放,想像未來。在新媒體時代,我希望全民做記錄,全民做製作。我期待建立一個屬於香港的資料庫,儲存香港的影像。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用手機拍片,善用社交媒體平台甚至投稿去外國的新聞頻道,將香港的故事傳出去。我們要告訴世界香港人不只是受害者,還是一個堅毅、有實力、有創意的族群。 我相信我們的力量可以積少成多,像我鍾愛的霓虹燈一般,讓香港發亮。

我係Calif Chong,我係香港人。

支持我們

支持並贊助我們的採訪工作

很多人都未必知道,雖然We Are HKers人才濟濟,但我們其實也只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型義工團體,並沒依賴外界的資助或借貸來營運。今天你在此看到的一切都是由一眾鍵盤戰士在幕後犧牲種種機會、時間、飲食和睡眠而換來的心血結晶,目的都是讓世界聽見香港人的心聲,並將我們的獨有文化傳承下去。 但在營運平台的同時,我們一直都遇到不少挑戰:小至尋找合適的錄影器材、為國際團隊選購遙距工作的所需軟件,大至在上班時間秘密工作時免遭發現和「炒魷」,以及確保平台持續運作和資料存取安全。 請大家支持我們,讓我們繼續紀錄世界各地的港人故事,保存我們的文化和遺產。即使是£1的贊助,對我們的意義也十分重大。我們在此衷心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鼓勵,一切盡在不言中。

**請注意:你對We Are HKers Ltd. 的支持並非用作慈善捐款,而是給獨立媒體的贊助。如對贊助We Are HKers有任何查詢,歡迎在此聯絡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