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評論】遊走本土小店:新舊之間

離開擠擁的商場,遊走街頭巷尾,發掘新舊之間的本土小店。體會傳統小店的舊香港情懷,感受新開小店的創意及活力。

記者:Sara

插圖:Tendarken

編輯:Alex Rednaxela, Zucchhi, MTK, Paris

[此文亦於《蘋果日報》英文版刊登。]

大型連鎖餐廳進駐各區商場的現象早已司空見慣,不論到哪一個商場,都會看到它們的跡影;相反,小店則因為付不起高昂的租金,以致其位置通常較不方便,即使在身旁走過也容易被人忽略。若你也厭倦了連鎖餐廳商業化的裝潢、一式一樣的味道,不妨花些心思發掘一下本土食店,體會傳統小店的舊香港情懷,感受新開小店的創意及活力。

傳統小店往往保留了舊香港情懷,展現平民化的魅力。勝香園藏身於中環的一條後街,是老字號的大排檔,最多人推薦「檸蜜脆脆」、「茄牛通」和鹹檸七。大排檔雖環境簡陋但頗為整潔,沒有冷氣,偶有顧客認為侍應態度不太好。店主李香蓮則解釋:「人們認為我們很粗魯,但這正是大排檔的風格!」其實不只是大排檔,茶餐廳的侍應也會給人不熱情的印象,但也許正是他們這特色,反而給香港人一種莫名的親切感。 

新開小店通常構思大膽創新,貼近潮流趨勢。9¾ Cafe 是一間魔法主題的咖啡店,佈置參考了大受年輕人歡迎的電影《哈利波特》。老闆 Kelvin 說:「希望吸引年輕顧客,大家三五知己到店內談天說地,嘻哈聚會。」有別於傳統小店鑽研食物,以招牌菜作招徠,9¾ Cafe 側重於主題式的裝潢,以及作為聚會場地的功能來吸引顧客。嶄新的市場定位顯然是新開小店的優勢。

傳統港式麵包店逐漸式微,一些老店便結合創新元素,為傳統包點帶來不一樣的感覺,華爾登餅店就是其中一個例子。負責人 Naomi 表示,餅店曾推出「粗口月餅」,近期則主打寫上「唔好搞我後面」、「自由閪」等金句的「抗爭曲奇」。充滿集體回憶的傳統包點以社會議題來重新包裝,成為了懷舊與新潮的結合,不但展現了小店創新的一面,也不忘保留傳統港式味道。

新開小店也能以港式飲食為基調,配上外國元素,創造屬於香港人的獨特口味。番茄師兄是港式湯麵店,主打香港人熟悉的蕃茄湯底,加上北海道帶子、厚切豬扒等食材選擇,貼近香港人口味。店主 Matthew 指:「我花了數個月時間,試過用冬陰公湯、喇沙湯、粟米湯、南瓜湯等等口味來做特色湯底。」由此可見,在他眼中,香港人能接受許多不同國家的口味,而透過融合世界各地的風格,可以變成香港特有的味道,這也是港式飲食的一大特色。

資深飲食編輯 Emily Tong 經常帶世界各地的廚師和食家到深水埗「搵食」,既有懷舊小吃,也有摩登具特色的咖啡小店。其實不只在深水埗,本土小店往往都有舊有新,這正正體現了香港一直以來的價值——東西文化古往今來的匯聚與融合。


支持我們

支持並贊助我們的採訪工作

很多人都未必知道,雖然We Are HKers人才濟濟,但我們其實也只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型義工團體,並沒依賴外界的資助或借貸來營運。今天你在此看到的一切都是由一眾鍵盤戰士在幕後犧牲種種機會、時間、飲食和睡眠而換來的心血結晶,目的都是讓世界聽見香港人的心聲,並將我們的獨有文化傳承下去。 但在營運平台的同時,我們一直都遇到不少挑戰:小至尋找合適的錄影器材、為國際團隊選購遙距工作的所需軟件,大至在上班時間秘密工作時免遭發現和「炒魷」,以及確保平台持續運作和資料存取安全。 請大家支持我們,讓我們繼續紀錄世界各地的港人故事,保存我們的文化和遺產。即使是£1的贊助,對我們的意義也十分重大。我們在此衷心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鼓勵,一切盡在不言中。

**請注意:你對We Are HKers Ltd. 的支持並非用作慈善捐款,而是給獨立媒體的贊助。如對贊助We Are HKers有任何查詢,歡迎在此聯絡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