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浩波,四十多歲,曾任經濟師,19年成功當選為南區海怡西區議員,並打算挑戰本來於2020年舉行的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席。自小移民英國,受雨傘運動影響,於2015年毅然回港。
Read More香港人守望相助的精神一直陪伴市民,守護我城從城市對立乃至無形病毒肆虐中慢慢康復過來。
Read More走進九龍寨城公園,不難發現有一位叔叔掛著「義務導賞員」的襟章,在和市民、遊客娓娓而談——他是李昇敏先生,人稱敏叔,1998年搬到九龍城後,對九龍寨城公園的園林設計和歷史產生興趣,並自覺肩負著傳承這片土地歷史的使命。
Read More香港人珍惜言論自由,街頭報攤究竟有沒有生存空間?香港亞太研究所副研究員莊玉惜2010年曾出版《街邊有檔報紙檔》一書,以本地持牌報紙檔文化和歷史作研究論文。短短9年間,533檔持牌報紙檔逐漸消失,現只剩下300多檔,平均每年消失約20檔。2011年的立法會文件顯示,政府表明無意簽發新的報販牌照,意味現存報紙檔將自然流失。
Read More李健明是「李伯伯街頭書法復修計劃」的發起人,從小在父親的招牌店工作,近年開始將李漢先生的字體電腦化並發起眾籌。李氏曾撰寫《你看港街招牌》,紀錄香港招牌歷史。
Read MoreBenny是設計師,居住於大澳,創立了一個以大澳、香港為家的環保時裝品牌,關注世界各地的環境及社會議題。
Read More淋漓淋浪是香港本土的藝術家,他們的畫作給人帶來很大的震撼和反思。二人也心繫社會,希望透過藝術體現香港社會真實的一面。
Read More政治話題變成禁忌,是否意味著香港創作的終結?
Read More50多歲的李福納(Lee Faulkner)是一名在英國出生的精算師。他曾在不同的國家居住,並於2011年移居香港。2020年立法會選舉時,他聯同多位反對派候選人,與幾名現任功能組別的議員競爭。現時選舉被推遲到2021年。
Read More香港很多事情對我們來說或許也平常不過,街市買菜、乘小輪過海、茶餐廳食物。但這些看似普通的事物組成了我們的香港。在比利時攝影師Nicolas Petit(IG:@thehongkongers)眼中,這些事物也有着香港的獨特性。這次我們就跟隨他的步伐看看香港有甚麼特別。
Read MoreK Kwong,著名化學科補習天王,退休後隱身江湖,直至反送中運動開始透過科學知識介入社會。人類前路堪虞,在大時代的夾縫中,科學與知識究竟是福是禍?
Read More胡思欣是一位中學訓導老師。她沒有訓導老師典型的刻板和嚴肅,反而散發著一份溫婉,不溫不寒,在白色恐懼下堅定地守護學生。
Read MoreMathew 學習靜心逾五年,修讀多間大學及冥想中心的正念課程,2019年創立「靜活先生」網上平台,以香港為出發點,提供粵語靜心教學。
Read MoreCalif Chong是名電影從業員,現居英國,曾任TVB編劇和香港電台紀錄片製作。幾年前開始在歐洲留學、於電影圈發展,尋找新的方法講述香港故事。
Read More陳球已經做了寫信佬40年。他以前在越南一間電影製作公司當會計,1972年第一次來到香港,找到一份酒保的工作。由於他精通英語,一位顧客介紹他去做信佬。
Read More田嘢是提倡「社區支持農業」的組織,由「港嘢」延伸出來,負責人浩盈和Nicole於2017年推行「田嘢」共購計劃,一直致力與本地農友及生產者建立長期合作關係,並成為他們與市民之間的橋樑,既幫助本地有機農戶銷售他們的產品,也同時鼓勵大眾實踐本地飲食。
Read MoreYBC是一個普通的香港人,從運動初期開始支援一班參與抗爭運動的「小朋友」,聆聽他們的心聲,並與他們同行。
Read MoreJason Ho是個本地培育的酷兒研究學者。從誤打誤撞考進港大的黃毛小子到2018年離開任教多年的母校,他一直以為學院是歸宿。但兩年前,他毅然接下一份在浸大的行政工作,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。
Read More梯平,九十後,新派毛筆字畫家,以獨特筆觸記載港人對抗極權的堅定意志。
Read More